沭阳: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, 绘就“稻香古泊”

爱沭阳 2024-12-19 17:14

为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、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,沭阳县深入学习贯彻政策要求,加强规划引领、统筹全域发展,整体谋划“淮沭河花乡核心区片区”“古泊河创业富民和美乡村片区”两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建设。其中古泊河片区有机稻麦、榆叶梅种植及绿色板材加工产业特色显著,红色文化底蕴丰厚,水陆交通发达,是沭阳县域北部乡村振兴发展的标杆区域。

榆叶梅

红色小元

宿连航道

2024年8月,为推动乡村特色由点及面、片区互动、上下衔接,沭阳县开展两大片区发展规划编制,探索以高水平规划赋能乡村地区转型发展,推动全域村美民富产业旺。

古泊河创业富民和美乡村片区(以下简称“古泊河片区”)地处沭阳北部,是沭新河生态带和宿连发展轴的交汇地区,也是农产品加工产业与现代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区域。片区规划从统筹产业发展、共守生态田园底线、保障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。

现场调研、座谈照片

古泊河片区位置图 规划范围图

一、统筹区域产业发展,推动农文旅融合共生

一是构建“三核三区,多园多点”的产业发展格局。三核包括贤官镇区、桑墟镇区、青伊湖镇区综合服务核,三区包括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区、精品苗木产业发展区、特色水产产业发展区,多点包括多个农文旅项目节点。

产业发展格局图

二是做强特色产业。提升榆叶梅品牌影响力,搭建榆叶梅展销中心、组织节庆活动,为花木经营者搭建平台,完善电商培训;延伸板材加工产业,拓展木材文创、绿色家居、建筑装饰等产业链条,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空间集聚,形成绿色家居产业集聚区。

特色产业发展示意图

三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打造三类主题游览路线,包括绿色观光主题、金色体验主题和红色休闲主题,立足构建农业全产业链,聚焦木材加工、家具制造、工艺品制造等主导产业,稻麦种植、水产产业、畜禽养殖、现代园艺等基本产业,挖掘农业生态、休闲观光和文化价值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农文旅游览路线

二、共守生态田园底线,构建总体发展格局

一是锚固发展底线,构建生态安全格局。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、生态保护红线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等发展限制条件,联通生态水系,保护新河、古泊河、万公河、友谊河等生态廊道。

沭阳县生态安全格局

规划水系格局图

二是构筑“123”的发展格局。包括一条花乡绿道,为s245花乡绿道(含s245连接线),两条景观廊道,为沭新河、古泊河景观廊道,三大产业组团,为青伊湖红色木创产业组团、桑墟金色花木产业组团和贤官绿色水木产业组团。

总体格局图

一条花乡绿道。s245花乡绿道,融入沭阳县全域乡村振兴规划。打通联接各个特色品牌村庄的道路,串成示范廊道,强化示范廊道的辐射带动作用,以示范廊道带动周边乡村全面发展。

花香绿道规划图

两条景观廊道。利用沭新河、古泊河等区域性河道,构建片区生态景观廊道,统筹融合提升区域水环境,通过建设水生种植平台,构建生态护岸,改善区域水环境和水生态,形成水陆复合型立体生态系统,为内河整治打开新思路,合理布置陆域景观绿化,以本地树种为主,提升陆域水环境整体面貌。

两大特色景观廊道

三大产业组团。青伊湖红色木创产业组团,以生态板材为基础,木玩文创为方向,稻种培育与红色农旅产业并行,实现三产融合发展;桑墟金色花木产业组团,补齐基础设施、提升人居环境,以榆叶梅为媒介构建三产融合项目,打造沭阳县榆叶梅研发基地和科普研学体验地;贤官绿色水木产业组团,依托贤官小城市建设及近郊区优势,发展都市休闲农业,以板材加工为基础,建筑装饰为方向,高效农业产业并行。

青伊湖、桑墟、贤官三大产业组团发展引导图

三、挖掘空间特色,精细化推动村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

充分利用“村、路、水、田、林”等生态优势,保护现有的田园乡村整体风貌。各类新建建筑顺应地形地貌,尊重现状空间特征和肌理,滨水地区处理好水系与建筑的关系,塑造滨水景观,凸显地域风貌特色。

东小元人居环境提升引导图

(沭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  王璞)

来源丨沭阳县融媒体中心

编辑丨孙正

审核丨袁梦娇

终审丨鲍恩泽